新闻动态

59年,海军政委看上了24岁舞蹈演员,司令员肖劲光表态:我支持你

发布日期:2025-04-13 15:09    点击次数:147

苏振华将军在新中国的开国上将里可是个特别的人物。他不仅军事指挥能力一流,邓小平还夸他是“最会打仗的政委”。更厉害的是,他还干过地方工作,在政治工作领导方面也是一把好手。这样的将军,可真是少见。

1954年那会儿,苏振华被调到海军,担任副政委和政治部主任。在此之前,他在贵州干了好几年地方工作,不仅把国民党残余和土匪都收拾干净了,还帮着当地把工农业生产搞起来了,干得相当不错。

苏振华接到调动命令时,心里直打鼓。不过10月18号那天,在国防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,毛主席的一席话彻底打消了他的顾虑。打那以后,他就全身心扑到了海军现代化建设的任务上。

尽管新中国海军才刚刚起步,毛主席却对其前景抱有很大期待。1975年,即使身体欠佳,毛主席依然惦记着海军建设。在那次政治局会议上,难得露面的毛主席见到海军政委苏振华时,用十分认真的语气对他说:

海军的发展就指望你了。把海军建设好,让敌人感到畏惧。目前咱们的海军规模就这么大。

话音刚落,毛泽东不紧不慢地把左手举起来,用小拇指在苏振华面前轻轻摆动了几下。

苏振华望着被病痛折磨得脸色苍白的毛主席,心里特别不是滋味。都病成这样了,主席还在操心海军的事。苏振华把主席的话牢牢记在心里,下定决心一定要把海军建设好,打造一支现代化的强大海军力量。

那会儿,苏柏楠和他爸都在海军大院的办公楼上班,只不过一个在二楼,一个在六楼。虽然就隔着四层楼,可苏柏楠从来没去过他爸的办公室。这主要是因为他爸老提醒他别去,所以就算偶尔碰上了,苏柏楠也不会叫"爸爸"。这么一来,很多人都不知道苏柏楠其实就是海军政委苏振华的儿子。

尽管苏振华和对方有很多可以聊的,但他们的谈话基本都局限在家里。再加上苏振华每天一大早就出门,很晚才回来,两人真正能说上话的时间其实很少。

1979年2月的一个休息日,苏振华意外地走进了儿子的房间,开始随意地交谈起来。没聊多久,话题就自然地转向了海军的建设问题。父子俩围绕这个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,越聊越起劲,完全沉浸在对海军发展的探讨中。

第二天,苏振华突发心肌梗塞去世,这事谁都没料到。他的突然离开让家人特别伤心,苏柏楠难过地说:

那天和老爸唠得特别投机,谁成想这竟然成了他最后对我说的话。我们爷俩儿平时话不多,可那次聊天特别顺畅,从工作到生活,什么都聊。现在想想,那次的对话就像老天爷特意安排的告别一样。说真的,我从来没想过,那次谈话之后,就再也听不到他的声音了。这大概就是人生最让人无奈的地方吧,你永远不知道哪次见面会是最后一次。

就在苏振华心脏即将停止跳动的那个瞬间,他脑子里想的还是海军的事儿。这哥们儿是真把自己的命和海军的未来绑一块儿了,到死都没放下这份牵挂。你说他这辈子,可不就是跟海军的发展分不开了吗?

1949年之后,苏振华把全部心思都放在了搞海军建设这件事上。在他当家的那段时间,中国海军搞现代化建设,打下了特别扎实的底子。可以说,没有他带着头干,海军发展可能就没现在这么好。

他在海军事业上投入了全部精力,但在个人感情方面却被人说成是“见异思迁”。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?翻开苏振华的感情经历,你会发现他这一生经历了三次婚姻。

苏振华的老家在湖南,家里条件特别差,连饭都吃不上。因为没钱,他压根没机会去学校读书。才6岁那会儿,他就得跟着大人干活了,帮着家里挣点钱过日子。

1929年,苏振华投身游击队,成为了共青团员。跟着共产党的指挥,他和游击队一起干大事,把土豪打倒,把田地分给老百姓,干得特别漂亮。

听说儿子苏振华投身革命,他妈妈成天担惊受怕,生怕他有个三长两短。老太太琢磨着得给儿子找个媳妇,这样他就能有个牵挂,说不定还能留个后。于是托人说了个叫“娇妹子”的穷人家闺女。苏振华这人特别孝顺,看不得母亲难过,就答应娶了这个姑娘。

没过多久,苏振华就和“娇妹子”匆匆忙忙办了婚礼。才过了几天,苏振华就收拾行李去参加红军了。“娇妹子”心里特别难受,眼泪在眼眶里打转,一直把他送到了村口。

“娇妹子”在苏振华离开后,开始独自打理家里的一切,既要伺候婆婆,又要操持家务。到了第二年,她生下了一个男孩,可是因为难产,最终没能挺过来,离开了人世。

1938年,苏振华在抗日军政大学遇到了后来的妻子孟玮。那时候正值抗战时期,全国各地都燃起了抗日救国的热情,不少有志青年纷纷奔赴革命圣地延安投身革命。孟玮也是这些热血青年中的一员。

一到延安,孟玮就被分到了抗日军政大学读书。那时候,苏振华正好是抗大一队的头儿。在这所培养抗日骨干的学校里,孟玮开始了全新的学习生活。

1939年那会儿,多亏了罗瑞卿和郝志平两口子牵线搭桥,苏振华和孟玮这才走到了一块儿,成了革命伴侣。结婚后,孟玮一口气生了六个娃。那段革命的日子虽然苦,但两口子互相照应,愣是挺过来了。

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,苏振华被派到贵州担任领导。战乱平息了,他们一家总算能过上安生日子了。可谁也没想到,苏振华和孟玮这俩人性格太不对付,三天两头就闹矛盾,家里就没个消停时候。

1954年,苏振华被调到北京任职,全家都跟着搬了过去。可他和老婆的关系还是老样子,一点都没改善。过了三年,孟玮的精神状态开始不对劲,动不动就发火。苏振华挺体谅她的,啥事都让着她,对她特别照顾。但孟玮还是那个样,最后居然提出了要离婚。

当我问起原因,孟玮这么跟我说:

1938年那会儿,我在去延安的路上认识了一个同志,我俩还定了亲。可惜后来断了联系,一直没见着。直到最近在北京碰上了,才知道他这些年一直在等我。我心里挺过意不去的,觉得对不起他,所以决定要离婚。

苏振华死活不肯同意离婚,两口子吵得越来越凶。警卫员在外头守着,吓得都不敢合眼。这架势,谁看了都觉得事情闹大了。

1959年那会儿,孟玮特别坚持要离婚,苏振华拗不过,最后只好点头答应了。这事儿就这么定了,俩人各走各的路。

国庆节那天,苏振华带着几个孩子爬上了天安门城楼。因为孩子们年纪都太小,他一手抱着一个,另一手还牵着一个,还有个小不点紧紧拽着他的衣角不放。那场面看着挺费劲的,苏振华忙得够呛。

看到这情形,王光美伸手接过一个孩子,对老苏说:“你这么搞不行啊,一个人又当爹又当妈的,哪儿吃得消。”

毛主席听说这事儿后,把他叫到跟前说:"你得重新再找一个,大胆去找。"没过多久,毛主席还特意叮嘱大家伙儿帮着一起找。

1959年秋天,海军副政委方强同志牵线搭桥,让苏振华认识了文工团的舞蹈演员陆迪伦。那时陆迪伦才25岁,虽然年纪不大,但早就听说过苏振华的大名,对他印象挺不错。所以当组织上安排他俩认识时,她也没什么意见。

没过多久,这对情侣就打算结婚了。可问题是,他俩年纪差得实在太大,这事儿一传开就炸了锅。双方家里人都跳出来反对,一个比一个说得难听。不光家里人不乐意,部队里和社会上也是议论纷纷,说什么的都有。

海军司令肖劲光当场就表态了,他站在苏振华这边。他特真诚地跟苏振华讲:“老苏,我挺你。”这话一说,苏振华心里特别温暖,被感动得不行。

1960年那会儿,苏振华和陆迪伦顶着各种闲言碎语,还是坚定地选择了彼此。虽然孩子们一开始都不太乐意,但陆迪伦用行动证明了自己,她用心地照顾着家里的每个人,慢慢地融入了这个家庭。

面对艰难处境,陆迪伦始终不遗余力地守护着丈夫,同时走遍各地寻找失散的孩子们。她像母亲一样付出真心,最终赢得了孩子们的信任与接纳。

苏振华去世之后,他的子女们经常去陆迪伦那儿看看。到了她晚年生病住院那会儿,家里不管是儿女还是孙辈,都常来医院陪她。大伙儿轮流照顾,谁也没落下,让老太太感受到了家人的温暖。

2012年2月22日这天,陆迪伦离开了人世。得知这个消息后,她的子女们纷纷从各地赶回北京,就是为了能见她最后一面,好好送她一程。

根据《中国国防报》《环球时报》《中外文摘》2018年第10期、《今古传奇·双月号》2020年第1期、《青岛新闻网》以及《潇湘晨报》的相关报道,本文收集整理了相关资料。这些来源涵盖了2018年到2020年间的多个媒体平台,既有传统报刊,也有网络媒体,为本文提供了多元化的信息支撑。

#百家说史#



上一篇:新春走基层丨“哪吒”与DeepSeek爆火背后有“合肥贡献”_大皖新闻 | 安徽网
下一篇:邀萌娃进警营 以警心护童心